38.83元——这是儿子李秀英在整理父亲罗冠章的遗物时,最终找到的父亲工资数字。
一个88岁的党员、模范,一个退休后仍领取退休金的县级干部,身上不应该只剩下一点点余额。但罗关章去世后,漫长的送葬队伍和村民们无法擦去的眼泪,一再印证了这个数字的真实性和意义。
在关于罗关章的新闻报道中,在村民们缅怀罗关章的记述中,在撕碎的悼词中,让我们再回顾一下这位老人的故事——
1937年,他出生在五峰最偏远、最贫困的地方牛庄。
19岁时,他光荣地加入了共产主义中国K党。
20世纪80年代,他驻扎牛庄担任乡党委书记,连续工作了13年。
出任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后作为县人大代表,他选择继续支持牛庄,并在那里工作了八年。
1997年,60岁的罗冠章到了退休年龄。退休后的第二天,他就匆匆赶回牛庄。
你回牛庄做什么?退休后,他没有照顾自己,也没有享受生活,而是开始了个人奋斗的第二阶段:继续干好自己打工时的工作,带领村民脱贫致富。
罗冠章在任期间,带领群众修路、建电站、发展工业,开创了湖北流行的“牛庄精神”;退休后,他怀着“让村民过上好日子”的决心,用退休工资垫付开支,学习天麻种植技术。
试种成功后,他不仅自掏腰包帮助村民种植天麻,还为村里提供技术培训老年人免费。如今,当地不少村民通过种植天麻成功致富,天麻已成为当地重要的土特产。
……
短短的回顾无法讲述罗冠章为“宜昌小西藏”奉献了49年生命的故事。
“有些人活着/他死了/有些人死了/他还活着……”,著名诗人张克家的感叹恰如罗冠章。你觉得罗冠章怎么样?或许,通过他人生的四个片段,我们就能看到他一生的痕迹。
第一个片段是田间覆盖的玉米。过去,牛庄的玉米产量很低。担任乡党委书记的罗关章决心推广玉米。他带领村民,用了近4年时间,玉米增产100多公斤,终于解决了牛庄农民的“温饱”问题。至今牛庄人仍在使用这项技术。
第二个片段ent 是一个缺少两个手指的手印。在央视《模特》栏目中,他留下了一个缺了两根手指的指纹。当年,为了让村民尽快致富,他立志种植野生天麻。研究过程中,即使不小心看到了他左手的拇指和食指,他也没有在意,也没有退缩。相反,他咬牙坚持下去,最终克服了技术难题。
第三个碎片是木箱里的7枚奖牌。入党五十年光辉纪念奖章、宜昌市道德模范、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……盒子里最亮眼的就是他的“全国优秀共产党员”奖章。佩戴着这张奖章,他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,然后带着总书记的严厉指示回到牛庄,“不忘初心、砥砺前行”,继续带领村民奋斗。
钍最后一个片段是追悼会的悼词。近千人遗骸的告别仪式隆重而肃穆,哀悼声低沉,音乐响起,空中只有大声的悼词。 “对党忠诚、信念坚定”、“扎根基层、关心群众”、“吃苦耐劳、清正廉洁”、“用实际行动践行‘为人民服务’的庄严誓言”。这些悼词一字一句,充分描述了罗冠章的人品、能力、气节。
四个片段串联起罗冠章一生的奋斗;这四个片段展现了一个关心人民、为人民谋幸福的男人真实而坦诚的画面。罗关章去世,留下了38.83元的“遗产”,留下了人民的声誉和记忆,也给大多数共产党员留下了无声的教育课——“党员应该像一颗种子,撒在山里,应该帮助人们找到出路。” - 了解了物品的重量后就是这句话,我也明白了罗关章这个好人、罗关章这个好官员、罗关章这个好党员的价值和意义。
来源:荆楚网(湖北日报网)
作者:臧波(重庆日报评论员)
编辑:王淑贤